生鮮電商的轉型陣痛期已經到來
發布時間:2020-01-04 來源:蓉眾恒
“易果生鮮和安鮮達還在正常運行,但目前比較艱難,資金壓力大,在找投資。”12月19日,一位易果生鮮員工如是說道。
最近易果生鮮日子并不好過,不僅被上海長寧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,其旗下凈菜配送服務生鮮電商“我廚”暫停服務,生鮮冷鏈“安鮮達”被曝裁員、拖欠員工工資。
“安鮮達是在裁員不假,砍掉出血的業務、冗余的倉庫和倉庫員工。工資也確實延發了,但已經補上了,差不多延發了15天。”據該員工透露,從公司通訊錄上看,目前安鮮達員工為160人左右。
沒有足夠的資金興許是造成易果生鮮當前困境的根本原因。據天眼查顯示,易果生鮮最近一次融資2017年8月3日,獲得天貓3億美元D輪融資;我廚最近一次是2016年12月15日,獲得B輪數千萬元融資。
“今年整個資本市場對盈利的可預見性要求比往年要高一些,對于一些快速融資估值很高,但見不到規模化盈利的企業,大家都偏謹慎了。”12月12日,青山資本投資經理周劍紅坦言。
生鮮是一個燒錢的行業,資金鏈斷裂對尚處于探索階段的生鮮電商來說,相當于按下了暫停鍵。隨著呆蘿卜半年燒了6個億,瘋狂擴張留下一地雞毛后,也為其他生鮮電商敲響了警鐘。
“不管是資本寒冬還是資本熱門,作為企業永遠都要學會省著花錢。”12月11日,農苗小二創始人張霄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據業內人士分析稱,這一波生鮮“倒閉潮”過后,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生鮮電商都將趨于理性。資本會更加聚焦于頭部企業,精細化運營、降低各項成本將成為生鮮電商們度過寒冬的重要舉措。
把錢當錢
曾在今年6月獲得過6.34億元融資的呆蘿卜,僅過去半年時間,就頻臨倒閉。其創始人李陽在復盤時道出了原因,“我們對公司增長發展的預期過高,但我們在組織管理以及業務的固化速度沒跟上,導致公司失血不斷增加。”
據零售領域的一位投資經理分析稱,呆蘿卜核心是經營方面出現了問題,整體的經營水平和內部管理沒有跟上,導致現金流出現了問題。
生鮮電商本質上就是生鮮零售,毛利低、損耗高、供應鏈難突破等問題仍待解決,能否減少成本、降低損耗是生鮮電商們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。
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曾表示,“同樣模式的兩個玩家,可能就會相差10個點毛利,10個點費用,一個虧20個點,而另外一家能實現盈利。所以到最后生鮮電商的爭議,不是什么模式之爭,而是執行力之爭。”
在徐正看來,生鮮零售是強運營型的業務,拼的是執行和效率,勝負手在于組織。目前部分企業經營困難歸根結底可能不是模式問題,而是是否堅決采取精細化運營,在全鏈條的每一個環節降本增效。
此前,淘集集被曝大幅燒錢,每月虧損2億元,上線僅9個月就收攏了1.3億注冊用戶。前期,通過紅包、滿減等補貼吸引用戶,是生鮮電商擴張市場的燒錢路徑之一。
大幅補貼是否還有利可圖一直是外界質疑的焦點。據每日優鮮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,每日優鮮券后扣損實收毛利率22%,而永輝為22.15%,高鑫零售為25.28%。通過精細化運營,目前每日優鮮實收毛利情況較為良好。
在拉新方面,每日優鮮也不再簡單粗暴的砸錢買流量。通過與騰訊智慧零售的合作,社交裂變已經成為每日優鮮主要的拉新手段。據悉,目前每日優鮮小程序月活突破1500萬,年內增長超6倍,獲客成本下降30%,新客轉化率提升了112%。
不僅如此,每日優鮮的精細化運營已經滲透到方方面面。在物流管理方面,管理者通過數字化系統管理,了解每個人工作量和工作時效,優化人效。據每日優鮮方面透露,現在大倉一個人人效是一天六七千件貨,原來只有兩千件,人效提高了50%。
在包裝方面,每日優鮮僅包裝袋就多次迭代。從成本兩塊的牛皮紙袋改良成塑料繩束口袋,成本節省了0.2元。
目前,每日優鮮通過算法管理,將平均損耗率控制在2個點之內。每單的客單價在85元左右,每單毛利不低于18元,一些成熟的大區已經實現10%的正現金流。
“把錢當錢,敬畏每一分錢。”是徐正經營每日優鮮的期許,也是每日優鮮一步步走向行業龍頭的關鍵。
優化供應鏈
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曾說過:“得生鮮者得天下,電商最后一個堡壘就是生鮮,生鮮市場規模巨大。”
生鮮品類是所有品類中最高頻、最剛需的,一旦掌握了生鮮品類,對于阿里巴巴、京東等電商巨頭來說都會帶來巨大沖擊。
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,2018年我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4萬億元,生鮮電商行業的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103.2億元,滲透率僅為5%。
這表明生鮮電商仍是藍海一片,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創業者都持續看好這個行業。但同時也意味著生鮮零售的主戰場仍在線下。
此前,有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稱,當前傳統生鮮零售環節已經很完善,比如北京的新發地,因為商品種類齊全,價格便宜深受消費者歡迎。無論是生鮮品類還是價格均比生鮮電商有優勢,這在于傳統零售商擁有更為完善的供應鏈系統。
培養用戶習慣、讓用戶持續購買是生鮮電商最想突破也最難做的兩個方面,而解決這兩方面的根本訴求就是價格和品類。
大部分生鮮電商通過補貼,通過價格優勢,不斷的吸引用戶。一旦補貼停止,沒有價格優勢了,會發現用戶流失率逐漸增高。一直補貼掙不了錢,沒有補貼吸引不了用戶,這一矛盾讓生鮮電商陷入了兩難。唯有解決供應鏈問題,才能真正解決這一痛點。
于是,深諳此道的盒馬、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紛紛開始探索產業鏈上游,主張“產地直銷”。為此,每日優鮮成立了專業型買手團隊,300多個買手深入全球3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直采供應鏈,通過產地直采精簡流通環節降低采購成本。目前,每日優鮮直采比例接近80%,直采成本相比地采可降低10%以上。
下一篇:冷凍、冷藏庫的日常保養